東凌報告:所謂學習與考試



這是一篇有點慨嘆,又想表達一些憤怒的日常散文小記。

最近認識了一個要考學測的高中生,不自覺又想到當年的自己。

她:「等下要考國文欸,要考修辭語法、文法和第xx課欸,我只讀了課文……。」

儘管隔著文字與螢幕,但那種無奈感我隱約能感受到。以我一個中文人而言,也為了國文這種東西淪為白痴教育,感到無限可悲。也不禁相信起黨國愚民教育陰謀論的可能性。


曾幾何時文學思想(不限地域)的東西,只成為了為考試服務的打手。任何文學和思想,明是出於關懷生命一切,化而為成的思考與吶喊,卻只得在體制下,被化約成一個又一個只能拿來強記的解釋,簡化成一道又一道只有四到五個選項的題目,然後再被拿來作為一檻又一檻審核學生價值與成就的標準。

用著一致的篩選標準,要求小魚走跳,要求飛鳥游泳,騰蛇入籠。再告訴你:抱歉,你失格了。

人之所以生而為人,不就在於發揮每個個體獨特的價值嗎?時代已經進展到注重個人價值、無形資本和需要建立任何形式品牌的程度了,教育連這種東西都弄不好,談什麼競爭力?草莓什麼草莓?經濟你個芒果。

真是不自覺就變成黑特大會了,但我還是得要很慶幸我是體制的勝出者,可以大膽的提出主張而有人注視,也對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更主動的決策權。

但對體制的厭惡,我想我會持續保持憤怒;但面對生活,我會微笑,再微笑。

她:「我要去考國文囉,等下再跟你說考的怎樣。」
我:「好,我等你訊息。」

│後記

在發布這篇臉書動態之後,我朋友也來下面留言。他認為高中教育在某些方面是管用的,如讓一個學生成為有基本學習能力的高三生。儘管所學未必是有興趣的,也儘管有點模糊教育焦點,但才能學會在痛苦中掌握學習的技巧。也就是高中要傳遞的知識並非知識,而是如何快速掌握許多知識的技巧。

這個留言我蠻欣賞,稍微整理了一下放在這裡。我對此的回應是現行體制嚴重窄化了「學習」和「思考」兩件事。因為不少學生把考試和閱讀畫上等號,這是第一不幸。閱讀學習是個無盡的、辛苦的思考過程,而考試只是在某個時間段,測驗吸收成果的簡化標準,從不可劃上等號。

再者,這些學生也因為考試的挫敗,而不再相信自己能夠是一個獨特的、有能力做出不一樣事情的人,這個便是否定人的價值了。而且從教科書中學習任何知識,無疑都是以管窺天。新詩不是只有那些作家,歷史不是只有課本那些非黑即白的零碎片段,我期待的教育,應該是教導學生運用這些有限的資訊,當作去探索廣闊的世界的簡單引導。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