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考試綁架的現代教育

    

    最近和朋友創辦讀書小組,完成第一次討論會後,才真正開始有了學習的感覺。每次開會之前,我們會將上過的、所學到的、高度有興趣的主題作為我們專題分享的內容。而準備這些內容,不只是將教授所傳授的知識溫習,更重要的在於我們將建構這些知識的資料,盡可能地找來並重新整理,最後成為我們分享發表的內容。

    不論是自己在整理龐大的資料,或者是聽其他組員分享之時,我們都感覺到理解並習得全面的學問那麼不容易,於此同時,我當然也對比,在大學以前我所受過的教育究竟是怎麼回事?
         
    當然我要肯定的部份是,在高等教育以前的學習過程,為現在的我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入門的脈絡觀念,所以在接觸到現在專門又細緻的學問時更容易上手。可是重點就在當這些先備的基礎知識和教育被考試所綁架,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義。

    因為學生上學每天朝六晚六,晚六後還要去補習班,回家後可能還得繼續讀書應付將至的考試,然後不斷LOOP,每天不過就是那麼反覆制式,遑論激發他們的創意或自主探索知識興趣。最後導致學生的知識、眼光不過就縮限在課本內容那樣的有限,而現在就是這樣的。

      教育應該是點燃一把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應該是點燃一把火,而不是注滿一桶水。」點燃一把火自己光明又可以照亮他人,注滿一桶水就只能靜靜地等他淤臭。當今中等教育很少見到點然火炬的情況,只有老師單方向的傳輸課本的概念,也很少見到談論如何連結課本概念外的東西,價值判斷或想法的交流互動,如此無疑就只是注滿一桶死水,無法期待學生深入探索自我、知識甚至世界,所傳授的知識不過都只是死亡的。

     這或許是因為不符合升學主義的效益所致,但教育最終不能只為考試服務,而應比較像在知識的大海上駛一艘船,讓乘客 (學生) 領略這海洋之大之深,大家各自熟悉了某條航路後,有天這些學生乘客也要駛著船,變成船長和舵手帶領後進的乘客。

     但當今的未來船長和舵手,因為當前制式反覆的教育耗去了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意願,那麼有朝一日他不需要去學校上學,不需要面臨考試的壓力,他如何獨立生存在變化萬千的世界?對自己也沒有充分的認知或自信,每天在眾人眼光下活的庸庸碌碌,這樣的教育,究竟所求何事。

      忽略多元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們首要之務是考試,眼前之物是課本,知識來源和演變進程都那麼有限且雷同,這樣區分他們之間的標準幾乎只剩下成績和社會期待的樣貌,亟欲追求的鑑別度又何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擁有獨立的人格,用不具鑑別度、也沒有多樣性的標準肯定部分屬於這個標準的人,無疑是種人格扼殺

     設立一個標準一定就有人會不適應這個範疇,難道能說不在這個範疇裡的就是爛蘋果嗎 ? 更別提是這種忽略多樣性的標準? 學生在這樣的標準下,大多只會逐漸失去創見性思維、和令人眼睛一亮的行為,而走向一致化、共同化。長遠看來,當群體走到這一步時,環境突然改變就很容易使他們全數滅亡。

     當今社會逐漸意識到我們應當尊重差異、追求多元價值,並培養學生個人特質,這樣的氛圍是很好的,但也不能忘記達成這項目標時,也應該要有多元標準的心。

      返鄉教學經驗

     我曾經在返鄉服務擔任課程教師的職務,對象是一群大班到小六的學生。當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小朋友們不論年級都很踴躍表達自己想法,和我們積極互動的表現,即便有時候他們話講不清楚,但看著他們的樣子,我能感受到努力思考和渴望表達的用心,沒有點到他們回答問題甚至還會生氣。我和我夥伴原本都還在擔心他們完全不甩我們一眼,起初想盡一切能吸引他們的辦法、獎賞完全用不到。


     這也啟發了我思考,到底什麼原因把台灣學子弄成現在這個樣子的。產業上嫌棄人才沒有創新力,不勇於突破,但管理上又希望他們唯唯諾諾;說台灣學生不敢發言,一直說我們沒有像歐美學生那樣積極發言思辨,也沒有大陸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表和提問。看來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教了從大班到小六年齡跨度那麼大的學生,不只有低年級踴躍回答,而是連高年級都是如此,不禁令人遐想到底中等教育這段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無獨有偶,最被升學主義籠罩,考試壓力逼迫的就是這些階段。升學主義綁架教育,乃至其延伸的問題,值為一想。

本文原刊載於跨領域百年隨想
原文網址: http://eccaphere.blogspot.tw/2015/11/blog-post_64.html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