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上的帕雷托改善



秉持著把經濟學運用在生活的精神,我決定寫下這篇捷運心得。

前陣子搭捷運回家,約莫晚上9時許,台北的文湖線行駛在寧靜的城市中,車廂節節燈火通明,好似在黑暗中奔跑的一列光芒。乘車人數普通,還有零零星星的座位;有一點聊天的聲音,但不至於吵鬧。我坐在那班車的中後段車廂,獨自欣賞寧靜的夜空,而車疾馳。

我右手邊有個位置,是空的。正當我享受著獨處的光陰,有一對情侶進來了,還隨同一位男性朋友,共三人的樣子。我盯著著右手邊那一個位置故作尷尬。我知道那情侶想一起坐,但遺憾沒有連續兩人或三人的座位,我也沒打算讓坐,所以就這樣,鎮靜卻尷尬的,窺伺著他們的下一步。是一起站著呢?還是男生會讓女生坐下?又或者男性朋友來坐那個位置呢?

答案是以上皆非。男性朋友站著,情侶一起坐下,兩人塞在右邊的位置當中。可能是文湖線的座位比較大,讓他們認為可以如此。但我依舊感覺勉強,女方一直排擠到我,傻眼;我也相信,他們倆的互動和對話的整體品質,應該都不算非常好。

我大開眼界,這顯然不是文明的行為。但在那同時,我腦袋中也浮現另一位義大利經濟學家的面容,他叫帕雷托﹝Vilfredo Federico Damaso Pareto﹞,也譯作柏拉圖、帕累托、巴瑞圖。不重要,反正今天要講的是他的理論──帕雷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


帕雷托像

│捷運裡的帕雷托改善

但,我們得先跳脫故事,來點經濟學動動腦。「帕雷托改善」是個探討資源配置動態狀態的理論。那是說,如果有一群人共同分配固定資源,在「沒有任何一人」變壞的情況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好,這個分配過程,就叫做帕雷托改善。

理論記熟悉了嗎?回到故事場景中,現在我搭的那節車廂。裡面所有位置,就是剛說的「固定資源」,而裡面所有乘客,就是要分掉這些資源的那「一群人」。根據帕雷托改善的定義,我要說這對情侶顯然沒有完成「帕雷托改善」。何以知之?

我右手邊只有一個位子閒置,理論上就只能坐一個人﹝而非現在的兩個﹞。而不論是男方、女方或是那位友人,當中只能有一個人坐下。假設坐下的那人感覺變好了,同時沒有人變壞,帕雷托改善就達成,這該是原本狀況。但這個案例不是如此,今天兩個人擠在同一個位置,情侶二人是變好了,可是造成我空間擁擠,不能恣意的仰望夜空,我變壞,所以這就不能算是帕雷托改善。

那麼,這節車廂怎樣才能帕雷托改善呢?大概就是坐好坐滿吧:這三個人去分坐那幾個很零散、沒有人坐的位置上。這樣不只一個人變好,而且還沒有人變壞。

這樣說邏輯對,但不夠周延,因為分位坐對情侶來說可能是變壞,倒不如兩個人一起站著,比較甜蜜。那我只能說,兩人擠一個位置沒有帕雷托改善仍是不爭的事實。但若情侶兩人選擇一起站著或是坐在對方的大腿上,感到滿意,那位朋友很累而坐下了,大家適得其所,且沒有新的人進來這節車廂,那這節在夜裡疾馳的車廂,便有帕雷托改善,更還有帕雷托最優化── 一個沒無法再繼續帕雷托改善的狀態。

所以,以後盡量不要兩個人擠同一個位置,要就坐對方大腿上。不然有可能會變成經濟學教材。坐捷運是有學問的。

│博愛座的帕雷托改善

順道提個,我們可以平常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不論捷運或公車,應該常發現博愛座空空如也。對博愛座避之大吉已經變成台灣的民族默契。有時候整個車內都爆滿了人潮,推擠到都快被門夾,就是沒有人會去坐那博愛座,舒緩擁擠,這個狀態仍有帕雷托改善的空間,也就是,資源有所閒置。

這樣很浪費嗎?我想是有一點吧,如果有些人可以去坐博愛座,車內就可以再多塞幾個人了。不過人們閒置著博愛座也沒什麼不合理的,坐著雖然有其效用,但是代價可能是被莫名的大嬸大伯嗆,不小心還會被新聞媒體消費,也是蠻刺激的。


我的話是會去坐博愛座啦,如果可以讓車內多一點空間也是何樂不為?大不了讓坐就是了。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