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是經濟,講的是讀文組的人



今天我要說的是經濟,講的是我們讀文組的人。

「社會科學最重要的不在於一堆數學的運算,而在於看出數據背後的故事,並且能說明解釋。」這是今天個體經濟學最後一堂課,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話。

這當然直指經濟學目前的狀況,或甚至說是問題。經濟淪於一種只在考卷上跟數字打打殺殺,而無法對學生的思維有所幫助的學科。經濟學的數學化,讓他所關切的問題受到窄化,或變的有些不切實際。

學經濟學這兩年來我感同身受,我感受不到他對於「社會」和「人」的關切。因為我想,畢竟都起自於人文主義,被歸類為社會科學,那多多少少應該有所碰觸,但答案是令人失望的。﹝若歸類為商學的,那更是不能脫節﹞

本科雖非經濟,但也跟很多經濟出身的人們交流過。答案有兩種居多:第一種是不清楚整個經濟在學什麼;第二種是他們觀察到讀經濟的人不知道經濟在學什麼 = =”。﹝怎麼應用和實踐的問題,後來想想也就沒有問了﹞。

這與過分數學化有所關聯,我想不是不知道在學什麼,更精確說來,應該是不知道算了這堆東西對自身解決問題有何幫助。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喜歡讓大家算一堆數學,數學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經濟的本身。」老師在這一年中一直強調這點。我很同意。如果看不出數據背後的故事,詮釋不出背後的原理,也做不出有益有效的判斷,只有算數,那社會科學或經濟學當然會找不到定位和價值。這個觀點,我和老師是不謀而合的。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在經濟學﹝個體﹞的授課中,比較少人把整個經濟學的面向連結起來。市場跟市場連結,生產要素價格間的連動影響,這些市場日常,都在基礎和進階原理的教學中被忽略,讓學經濟的人,沒辦法對經濟有更綜觀的認識,沒辦法使原理有更好的運用。

後來問老師原因,是因為很多教授做的是部分均衡研究,這使得他們的教學和眼光只限在一個市場和少數的生產要素;而老師本身研究一般均衡,關心市場與市場,要素與要素間的交互關係。當然,這吃的又是數學功力了。

今天教的正是一般均衡,最大的啟發就是:「看似糖衣的政策,也會是害慘市場的毒藥。」我在中文系的啟蒙導師逢源老師,也是這樣提點我們要注意事情的綜觀面向。

社會科學甚至人文學科作為訓練思考和判斷的學科,這種「觀看全局的能力尤其重要」。而其意義和成果的展現,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和挑戰中,被彰顯出來。不容易在短利或以績效為指標的氛圍裡被發現,但以長遠的角度來看尤為重要。

「長期而言,我們都死了,但我們的後代還要生存!」人文和社會學科,是關注長遠發展的。﹝這個結論怎麼好像演講致詞?以後有演講,我一定講這些 XDD


問我為什麼想這些、寫這些。就只是在乎而已,在乎教育,在乎我們怎麼思考吧。沒有建設性的觀點,以前跟國高中老師對峙對嗆又算什麼呢,是吧?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