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一年:2019年回顧

 

Photo by Brendan Church on Unsplash

到達英國之後至今非常忙碌,難得有空靜下來好好寫篇文,就來寫寫2019回顧。因為2019對我來說,是象徵改變的一年。

發展軌跡

2019,從過去以文字為立根之本的自我定位,轉換為量化和數據分析的一年。這個改變,始於2017,奠基於2018,轉型於2019。在2019,我拒絕了大多數文案和行銷專案邀請,繼續堅持探求每一個可以接觸數據,統計和數學分析的機會。儘管自己現在仍然是三流水準,但至少在數字的基礎上,建立了另一種認知世界的方式。

早些認識我的人,大概會知道數學不是我的強項。但我這幾年卻一直期待,能把數理作為一種執簡馭繁,描繪事件的一種客觀方式。我對數學的厭惡,始於以機械式演算數學的中學時期,但改觀於高等教育時期。因為在數學為基礎的大學課程中,我終於意識到高強且反覆的計算力不甚重要;你對問題的認識、對某個領域的洞見,並將這些訊息轉換為數學語言的能力,才是根本。

西方教育

2019年來到英國,在大量的課程作業轟炸下,已經逐漸練就了極限體能(熬夜)王的本領。11月以來每天都在思索模型怎麼使用,反覆嘗試各種分析模式,也因而建立起對某些量化方法的認識。

這樣的學習模式,和以前填鴨式教育確實很不一樣,雖然不太習慣,但這更自主,也更容易累積自己的能力。你有沒有資格享受自由,還真就看你有沒有自主的能力。

很多人都為此巨量的課程與困難的作業感到迷惑,找不到學習意義。然而,學習的意義本來就在探索。環境變化很快,知識累積也很快,不具有探索的精神,很自然會被淘汰,也不會有創造力。

西方人的教育,把世界默認為是未知的,因此探索,因此假設,因此挑戰;東方人的教育似乎還預設著這個世界有某種不變的道理,只要能盡量掌握這些知識,就能安身立命。

東方模式或許很適合傳授宗教和哲學經典,但科學教育則不然。

政治

很重要的,2019對我來說,也是思想改變的一年。過去對於在中國發展一直懷有期待的我,也放下了過去的憧憬和堅持,重新調整自己的方向。把敵人當作同夥;將誘餌看作宴饗;視野心為榮耀,是我犯下的最大錯誤。新的一年,也必須時時警惕自己,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的。

也許對於台灣人來說,擁抱中國就相當於得放棄國際市場,反之亦然。這確實如此。過去礙於想去中國發展而放棄掉的某些頭銜和身分,我在2019年逐一拿回。做每一件事情都是有代價的,但也非每件事情都能作為交易的籌碼,身分不能,自由不能。

2019年的大多時間,我幾乎都不在台灣,徹底實現我以四海為家的精神。儘管我對四海為家最由衷的期望,是把遠方的祝福帶回家鄉;然而這個概念在古典文學意象中,似乎不意味著美滿幸福。因為顛沛流離,人不能安於其所,才四海為家。故有詩云:「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或許古代盛世之下,人們難免如四海為家的螻蟻。但在今天2019年的結束,我知曉四海為家,應是一種自在的選擇,而不是一種政治與暴力下的強迫。在民主社會,我們還能夠決定一切。這仰賴作為公民的我們,能否運用被法律賦予的權利,做自己的主人。

第一次做這種年度回顧,寫的零散,但姑且告一段落,希望2020能有更多故事。 希望有時間能梳理想法,更新更多文章。

總之,

新年快樂!

記於Southampton, UK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