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育率的要素──強大且相互連結的地區社群

Photo by israel palacio on Unsplash

最近在講生育,關鍵是信任和社群,一是我注意到信任的存在和強弱,對社會和經濟現象有很強的解釋力;第二個,過去5、6年來在教會、富人區、8+9區和國外瞎混的經驗告訴我,財富似乎不是低生育的原因。我猜人們想說的是保障。最後,最近看了一些有趣的思想,他幫我把第一和第二點的觀察,理論性地串連在一起,我來分享分享。 


因為負擔不起,所以減少生育,這是很合理的看法。畢竟生育保障不足。可是換個方向想,難道古早時期的高生育率社會,就擁有比較能生養小孩的條件嗎? 

因為負擔不起,所以減少生育,這是很合理的看法。畢竟生育保障不足。可是換個方向想,難道古早時期的高生育率社會,就擁有比較能生養小孩的條件嗎? 


今天工業化社會的物質條件,已遠好過農業社會;極端貧窮的人口數,實則比2世紀以前低了80%有餘。如果物質條件整體上不夠好,那還缺乏什麼因素,能讓生育至少維持在可接受的水準? 


事實上,「孕」和「育」的代價一直都非常高。從情感關係到婚姻關係的確立,再到孕育,一直都需要強大的信任關係支持。如果只把情愛與婚姻關係侷限在兩人世界,自然無法理解古今中外的生育之別。 


但如果考慮了一段承諾關係所屬之社群(或社區、團體、共同體),我們就會知道群體網絡的見證,對關係穩定與之後的生育,所帶來的貢獻。

 

有些傑出的觀察家和學者已提到,社群中的柔性權威和眾人見證,對婚姻的支持頗有成效 (常見於強力宗族或宗教性強的組織)。如果在一個含有諸多熟人、血親甚至是公認的權威社群中,另一半選擇背叛婚姻,其復出之代價就會極大;而若婦女身處環境中存在高度連結和內部維繫能力,她的安全與育兒犧牲就有可能被保障。 


也就是,可靠且複雜連結的社群,是廣大基層/底層民眾,做出孕育後代這類代價高昂的選擇時,會優先考量的重點。然而在今天的進步觀點看來,這類小團體卻常被視為迂腐且低度啟蒙。 


而到了工業化和全球化,那些為了促進財富成長採取的思想與行動,對穩定(但有時愚笨)的地區社群,造成極大破壞。他們打造出一種完全強調個體、私人權利與獨立財產的社會,為了個人與國家的繁榮努力。 


而這類特徵越強的社會,其社區內外關係似乎較冷漠疏遠。也因而創造出低信任度、極仰賴私人利益的散沙社會。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對風險或代價高昂的事物的承受力比較差。 


過去習以為常的群體監督與保障機制,被專業化分工打散到繁華的都市。就算大家都能夠在繁華中天縱英才,廝殺猜忌,賺取財務自由之所需,也遠不足以支撐族群繁衍的目標。 


所以,不是財富不足(有錢人也沒生比較多,對吧?),或男人不可靠的問題(有高生育的地方是因為男人比較可靠嗎?)。關鍵是所處社群擁有的、物質以外的信任與保障機制。 


結語是:首先,今天看到的很多生育建議,例如增加社會政策支持、政府補助津貼,都有反自由主義和反資本主義的特質。終究,那些打壞基層社群換來的繁榮經濟,都得在今天用公共政策來償還。但這些並不能真正奏效。 


接著,關鍵在於民間輔助網,如果沒有強大的民間網絡,沒有那些被進步思想唾棄的保守群體支持,基層和底層的生育負擔永遠不可能消除。 


最後呢,不能要求一個人脫離社群、追求思想和財產自由,卓然自立活著,然後卻得在充滿猜疑的散沙社會撫育後代。 


0 留言